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乔铁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55:48   浏览:89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北安市人民法院 乔铁军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80万人,2006年为410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年为680万人,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到2013年将达到700万人左右,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几十万毕业生,今后大学生就业将举步为艰。
  同时,一项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显示,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一升一降两组数据,说明当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国家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劳动合同法》,两年来新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许多的影响,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出现上述现象,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等多种因素。一是我国人才市场配置存在手段粗放,管理不善,缺乏超前思路的弊病。二是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与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错位,造成部分专业毕业生人数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现状,如一些高职高专学科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则》的具体规定

山东省革委会 山东省军区


关于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则》的具体规定
山东省革委会 山东省军区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四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发布)


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8〕122号文件颁发的《无线电管理规则》,已翻印发给各地,现将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以下规定。
第一条 设台较多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并选派历史清楚、政治可靠、有一定工作能力和业务专长的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各级无线电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专职管理人员要专职专用,兼职管理人员也要明确分工,派出单位要关心他们的政治、思想、生活福利问题。


第二条 凡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不包括广播收音机、电视接收机),应提前一个月书面申请,并填写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书和无线电台站工作人员审查结论表,按照《无线电管理规则》第六条规定的设台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设置两瓦(含)以下民用小型超短波无线电话机,设台单位应书面申请,并填写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书,按《无线电管理规则》第六条的批准权限办理。经批准设置的小型超短波无线电话机,中央、国务院和省直各部门所属单位,在济南市的由济南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使用证书,
济南市以外的,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使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单独设置收信机者,设台单位除书面申请外,应同时填写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书和无线电台站工作人员审查结论表。县所属单位由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地、市所属单位由地、市有关局批准,省所属单位由省有关局批准。批准机关应抄送相应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由其核发电台执照。
设置各类无线电台站的批准文件,均应抄送有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三条 无线电台执照(包括无线电台站设备核定表)是合法使用无线电台站的证明。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按规定批准设置的无线电台站,必须在办理执照后方准使用。省、地区(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设台批件,每座无线电台站核发执照一张,有效期为五年。中央、国
务院各部门(交通部、民航总局所属单位除外)及其所属单位在我省设置的无线电台站,由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设台批件核发电台执照。
按规定装配在船舶、机车、飞机上的制式无线电设备,设台单位需填报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书和无线电台站工作人员审查结论表,分别由省、地区(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电台执照。
第四条 地区(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核发电台执照时,应向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抄送无线电台站设备核定表。
无线电台执照或使用证书所核定的内容不得随意变动,如有变动,应重新申报;台站撤销或临时设台期满时,其电台执照或使用证书应及时向原核发单位缴销,如需延期使用,应提前一个月向批准机关重新申请。
无线电台执照,无线电台站设备核定表应按密件随同电台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如有遗失,必须追查下落,并应及时报告核发电台执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第五条 船舶进入港口时,除遇有台风袭击、遇险等特殊情况外,无线电发射设备未经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准使用(船舶导航雷达、港口无线电话除外)。船舶驶出港口后方可恢复使用。
第六条 需要报废的无线电设备,由使用单位做出技术鉴定,报请本系统省主管部门批准后,即可报废。已报废的无线电设备,由批准机关向有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无线电设备的销毁工作由使用单位的管理部门会同保卫部门监督执行。
第七条 大、中城市应划分无线电收、发信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应与城建部门密切协同,调查研究,共同规划,按照《无线电管理规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将无线电收、发信区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未正式划定前,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城建部门对无线电收、发信区要做初步安排

第八条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环境应当符合安全保密的要求。无线电台站的发射功率、设备数量和工作时间,以能完成其担负的任务为限。固定无线电台站的台址,按照《无线电管理规则》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
第九条 设台单位在选用无线电工作人员时,必须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由设台单位党委审查,报县级以上党委批准。无线电工作人员如有变动,应及时向有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无线电通信人员必须遵守下列通信纪律:
(一)不准用明码或明语传递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
(二)不准使用核定以外的呼号、频率;
(三)不准与核定以外的通信对象联络;
(四)不准担负核定以外的通信任务;
(五)不准使用核定以外的传输方式进行工作;
(六)不准在机上练习发报或拍发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号;
(七)不准私发电报或在机上私自交谈;
(八)不准在机上吵架骂人,无故中断联络;
(九)不准收听敌台或抄收敌台新闻;
(十)不准私自编用通信规定或代密。
第十一条 设台单位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如会议、值班、安全保密、工作日记、各种登记等),并切实贯彻执行。
第十二条 凡研制、生产无线电收、发信机整机产品(含无线电话机),必须经省电子工业局批准或由其办理报批手续。各使用单位在购买无线电台(含无线电话机)时,应有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证明;外省来我省购买上述设备时,也必须持有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证明。
第十三条 未经批准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含无线电话机),一律以私设电台论处,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会同公安部门予以查封。设台单位接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组)关于违犯《无线电管理规则》的通知后,应立即改正;情节严重者,要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凡是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的各种无线电台站,由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并下达批复文件;需报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批准的各种无线电台站,仍由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批准并下达批复文件。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相符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1979年4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就中、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发表的联合公报

中国政府 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就中、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发表的联合公报


(签订日期1970年11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根据两国的利益和愿望,特此同意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还特此同意根据下列原则发展两国之间的外交、友好和合作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遵照自己长期以来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论坛所奉行的政策,特此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此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埃塞俄比亚帝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

                 一九七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于亚的斯亚贝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