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7:27:22   浏览:81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泰州市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泰政发(2007)244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泰州市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
和服务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农民工)。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管理服务机制。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应根据需要设立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五条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建工、交通、民政等部门应当配合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营运证等证照以及在相关证照年审时,应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有关信息情况及时通报给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第六条 现居住地应将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区经常性管理和服务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管理和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按国家要求落实便民维权措施。
第七条 市及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单位)建立计划生育协会或联合会,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
第八条 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农民工)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农民工)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依法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并接受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检查考核。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加强对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农民工)出租或者出借房屋房主的宣传教育,做好承租(借)方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条 流动人口(农民工)育龄妇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离开户籍地时办理《婚育证明》;在到达现居住地后主动交验《婚育证明》;定期向户籍所在地寄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未在户籍地办理《婚育证明》的,经现居住地进行必要的技术服务和核实情况后,可以办理临时《婚育证明》,并将信息通报给户籍地。
第十一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定点技术服务机构,并向社会公布,在职责范围内为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农民工)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第十二条 现居住地应及时解决流动人口(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市(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农民工)服务中心,应当公开告知流动人口(农民工)应有的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有关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办事程序。流入地应主动为流动人口(农民工)发放计划生育服务卡,凭卡享受有关服务和优惠待遇。
第十四条 现居住地应当取消一切限制措施,禁止强迫流动人口(农民工)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禁止在签订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合同时,以各种名义收取押金和保证金。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农民工)夫妻拟在现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可为其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
(一)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所生子女可随父落户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且决定常住的。
现居住地在为流动人口办理生育服务证时,凭其户籍地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有效婚育情况证明和当事人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等,办理生育服务证件,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户籍地。
流动人口(农民工)生育子女的户籍登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流动人口(农民工)在办理计划生育有关证明时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行为发生,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建立流动人口(农民工)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和反馈制度。
(一)各市(区)建立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负责省际、市际之间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信息的交换;
(二)建立有效的双向交流和协调制度。现居住地与户籍地应通过信息交换平台以及其它办法提交、反馈有关信息,重点是流动人口(农民工)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避孕节育措施、持证和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情况。信息交换应准确、有效,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三)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有关信息的收集、反馈及协调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做好经常性的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第十八条 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应当互相配合,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共同做好流动人口(农民工)违法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不得因同一事实重复征收社会抚养费。
违法生育行为发现地不是其户籍所在地的,发现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之前,应通过正式途径先向当事人户籍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协商确定征收社会抚养费事宜,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确定由现居住地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户籍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协助提供当事人实际收入和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数额。
(二)对确定由户籍地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协助征收。
(三)征收地不能一次性征收完毕的,可委托当事人户籍地或现居住地继续征收。
(四)执行征收或协助征收、受委托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应按照规定上缴国库,并及时向对方通报征收情况。
第十九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建立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和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责任制度。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1998年4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1998年4月29日)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免去高昌礼、谢安山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




关于印发梅州市遗体火化后骨灰管理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


梅市府〔2005〕28号




关于印发梅州市遗体火化后骨灰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梅州市遗体火化后骨灰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梅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二○○五年九月十三日





梅州市遗体火化后骨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遗体火化后的骨灰管理,规范骨灰处理行为,节约殡葬用地,改革丧葬习俗,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殡葬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户籍人口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以骨灰寄存的方式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为主,提倡骨灰植树、撒入江河处理骨灰。


  第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骨灰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骨灰管理工作。


  第五条 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丧主可选择下列方式:


  (一)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楼;


  (二)安放在经省民政部门审批的经营性公墓;


  (三)安放在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镇、村级公益性骨灰楼(堂)、农村公益性公墓或者公益性公墓山深埋骨灰,只可立碑不留坟头;


  (四)参加由殡葬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骨灰植树、撒入江河、海洋等活动;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遗体火化后骨灰寄存在该殡仪馆的,由丧主直接办理寄存手续。


  第七条 丧主到经营性公墓、骨灰楼安放或者寄存骨灰,凭公墓单位出具的墓位(格位)票据,办理骨灰领取手续。


  第八条 丧主将骨灰安放在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镇、村级公益性骨灰楼(堂)、农村公益性公墓或者公益性公墓山深埋骨灰,凭镇殡葬管理机构或者村委会出具的有效证明,办理骨灰领取手续。


  第九条 丧主参加由殡葬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骨灰植树、撒入江河、海洋等活动,凭该殡葬管理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办理骨灰领取手续。


  第十条 骨灰存放单位对存放的骨灰,应建立骨灰寄存记录档案,详细登记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存入日期、寄存时限、安放位置、编号以及丧主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资料,并发给丧主骨灰存放有效证件。


  第十一条 丧主到骨灰存放单位拜祭先人时,凭骨灰存放证拜祭。拜祭后,骨灰存放单位应认真核对检查存放。


  第十二条 骨灰存放单位应建立健全骨灰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骨灰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蛀、防潮以及清洁卫生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和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楼(堂)、公益性公墓山存放的骨灰进行监督管理,实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由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5年10月13日起施行。